得友多助
|
发表时间:2015/9/7 浏览 4212 次 |
又是一年毕业时。看着许许多多毕业生寒窗苦读几年之后,在寒风中背着简历奔走于各个招聘会的情景,从他们的脸上我又读到了自己两年前同样的焦虑与渴望。回想2002年11月开始找工作时,学校里组织了很多招聘会。我个人觉得基本上没什么帮助,因为学的是哲学专业,很少有企业或机关指定要这个专业。在北京地图上,我用红笔圈注的那些大专院校,极少主动出来招聘。无奈的我独自将一份份简历装进信封,寄向可能会要人的各个院校。两个星期过去了,四处投寄的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打电话给早我一届毕业的师姐请教找工作的经验,她说离北大近一些的学校最好骑自行车亲自送到社科院系的办公室去。但送了几个学校,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样做的收获是直接问到了主管老师或系主任的电话,为以后主动联系打下基础。又耐心地等了一阵,听说有的同学已经被通知去试讲了。打过去电话,竟被电话那端冷冷一句:“我们只要男生”给回绝了,连试讲的机会也不给一个。
我相当困惑,我堂堂一北大学生,辛辛苦苦读了六年硕士博士,到头来为何如此受人冷落?同时也很不服气,心想,如果给我试讲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比男生差的。毕竟我有几年的教书经历,还获得过市级优秀教师的称号,这一点我是很自信的。于是干脆电话也不打了,心想总会有慧眼挑出我的简历。孤芳自赏的后果是,直到春节放假,只有一个学校让我去试讲。一大早我就起床,坐车两个小时,气喘吁吁地赶到那里,讲完后人家淡淡地说还要研究研究,年后听候通知。
春节回到故乡,面对朋友、亲人的关心,我不知说什么才好,只好如实述说了自己的苦恼。一个在京工作多年的老乡认为,在人才济济的京城,求职时除了自己的真本事,关键是获得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否则用人单位也许在第一轮的筛选中就将你淘汰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机会呢?他建议我一定要请老师特别是导师推荐,再就是求职简历要有吸引力。他帮我介绍了一位做编辑的大姐,仔细看了我做的求职简历,大姐说设计的特点不够鲜明,没有很强的吸引力。于是在大年三十她家的电脑上,大姐帮我重新设计封面、编排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顺序,修改表达不清晰的文字,她还让我写了一份叙述过去工作经历的介绍附上。这下简历果真增色不少。春节到了,我和老师们打电话拜年。其实,哪位老师不关心自己学生的前途呢?在我将求职时遇到的困难讲过之后,老师们表示,根据我的学习和工作表现,他们一定会向有关院系大力推荐。以前工作单位的同事有个亲戚在我想求职的院校,她很热心地打电话给她的亲戚,帮我详细询问了用人单位招人时考核的细节。选教师,教学和科研都是他们看中的,但能不能讲好课,是更关键的。因此,试讲很关键。同学的哥哥把自己和他的朋友们求职时的挫折和经验告诉我,使我明白了毕业生的期望与现实的矛盾。他说,其实,人人都有一番苦衷,不过求职时遇到的考验是以后人生的财富。
朋友的关心,使我不再沮丧,不再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朋友的鼓励使我信心大增。我采纳了朋友们的建议,不再怨天尤人,而是调整心态,主动适应环境。带着朋友们的祝福,我在春节过后的这一学期刚刚开始,又一次投简历,这一次是直接将新的简历和老师的推荐信送到主管老师和相关领导的办公桌上。
在求职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让别人相信你的能力,令用人单位信任你。除专业成绩优秀之外,还有一项不可或缺的因素,那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这是毕业时求职成功的助推器。
开学不久,我陆续收到了自己向往的几所学校的试讲通知。老师的推荐真的很关键。由于有朋友事先提供的线索,我这时已经清楚用人单位究竟想通过试讲考察什么。所以可以有针对性地认真备课。备完课,我先在每周的学术小组活动时间给师弟师妹们试讲了一遍,听取他们的建议后,修改完又给家人讲了一遍,后来有个朋友打电话告诉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将讲稿丢开,大声对着录音机讲,不能流畅讲下去的地方一定是备课时思路不太清晰或语言表达有问题。我照此法连录三遍,一次次修改,效果果真一遍比一遍好。听了几遍之后,试讲时可以大胆脱稿,自如发挥了。
到了三月底,两个单位返回的消息都是:欢迎到我校工作。
师弟师妹问:有人一个单位尚未确定,你是如何迅速搞定两个单位的?我说,好人缘很重要,我求职真的多亏了朋友相助。我平时喜欢和朋友同学打电话聊天,可能因为以前做中学教师的原因,朋友家的孩子学习怎样也一直关心着,乐于“指教指教”。朋友搬家,就像自己要住新房子了似地,欢天喜地地去帮忙。自己有什么快乐忧伤全会一古脑地向朋友倾诉。现在想想如果不是平时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以及相互关心,我在求职时就不可能得到他们如及时雨一般的帮助。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恐怕用人单位不可能一下子从众多求职简历中将我选出。至今我还忘不了我将求职成功的好消息告诉朋友们时,那份激动和欢欣。这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就成了大家共同的快乐。人生有朋友相伴相助,是金钱、地位等其他东西替代不了的。电话那端朋友真诚的祝贺,让我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幸运。
点评:多个朋友多条路。毕业生在求职中更是这样。李微求职成功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好人缘,是她在求职中得到多人帮助的前提。而她自己平时真诚待人、热心助人,与多位朋友建立的经常沟通、互相关心、互相信任的关系,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准备求职的同学,在你精心准备求职材料时,不要忘了盘点你的人际关系,及时与他们联系,说不定那位仁兄的一个电话、一番推荐就能将你的工作搞定。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毕竟是毕业生多而职位少,而哪个用人单位不想用合适的、优秀的、可靠的人呢?一个熟悉的、可靠的人的推荐,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一个熟悉的、可靠的人的推荐,将为你成功求职增添一定分量的砝码。所以,准备求职时,一定要多和你的朋友沟通,将你的想法告诉他们,他可能会“指点迷津”,也可能会帮你疏通通向职场的“航道”。朋友虽多但也不要过多依赖朋友,当然,朋友帮着“穿针引线”后,还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职位。多个朋友多条路,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
|
|